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医疗进展 > 新药研制 >

扶正化瘀片获FDA二期临床

更新时间:2007-10-27 15:47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7500
手机版地址:扶正化瘀片获FDA二期临床

扶正化瘀片获FDA二期临床——中药国际化又欲“闯关”

【日期】2007-10-23 【期次】158(总第3466期)

    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中医药国际化”高峰论坛上,上海现代中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对外宣布的一则信息,让业内人士对中药走出国门的期望又提高了,由他们组织临床并生产的扶正化瘀胶囊(片),已正式通过美国FDA审批,免试一期临床,直接进入二期临床,并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启动。谈及此事,自始至终直接牵头参与的FDA临床专家、美国临床研究咨询公司(PCI)总裁闻集普认为,中药国际化首先是标准国际化、文化和产品国际化。

  ▲FDA重新认识传统医药

  FDA对中医学(或传统医学)态度的转变是肯定的。闻集普说,2004年FDA的《植物药申报临床研究指南》,是FDA对植物药包括中药进入临床试验进而以药物身份进入市场的关键文件,它开启了重新认识世界各地传统医学产品的大门。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教授解释说,《指南》明确指出,如果中药复方里面清楚少量的几个化学成分,能够控制质量标准,使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质量可控,就可以用有别于化学药品的标准来审批中药类产品,开始接受传统药物中的天然药物复方混合制剂作为治疗药物,这为中药作为治疗药物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可期望的前景。

  闻集普进一步介绍说,FDA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办事处来受理植物药的申请,并聘用了接受过草药学教育的专家来充实这一机构。2006年12月,FDA发布《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用来指导、规范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和治疗实践。目前FDA已先后批准约250种植物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新药多数是以传统医药为基础开发的。

  闻集普以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三月的一篇报道,概括了FDA对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认识上的转变:以严格监管著称的美国FDA,多年来对中草药产品抱以怀疑的态度,但是最近却对中医药的政策和态度有所转变,可以说是更有“中国味”了。

  刘平教授是新药扶正化瘀片的主要研制者之一。他说,近年来中美两国交往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类产品进入美国,带去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中国的文化。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影响和折射出美国FDA近年来在不同时期对中医药不同的态度。如对“中医药”的解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称其为“没有验证过的医学”;八九十年代为“非正统医学”;九十年代末改为“替代和非正统医学”;现在又有新的称谓叫“整合医学”。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还与当前新药开发难度加大、患者用药安全、回归自然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有数字显示,在发达国家每10名患者中即有1名在接受医院治疗时受到伤害。近年来,各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增进患者安全的重要性。2002年,世卫组织会员国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商定了关于患者安全的决议。国际上掀起了回归自然的潮流,作为人工合成的西药,不良反应日益突出,而中药大部分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品,毒副作用小。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去年10月,FDA首次批准德国公司MediGene开发的一种绿茶的提取物(Veregen)作为新的处方药,用于外部治疗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生殖器疣,这是首例经FDA批准的植物药,被认为是“标志着一个新的行业的开端”,其意义就在于以植物提取物为原料(而非化学合成物)的产品可以堂而皇之地以药品身份进入处方药系列。

  单味植物药被FDA批准为处方药,中药复方是否有望成为正规的治疗药物?

  ▲用事实说话打消疑虑

  “中药走出国门要靠优质产品和科学验证这两个关键点。”闻集普把自己多年从事FDA临床方面工作的体会进行了概括。闻集普说,这些年来国内为中医药走出国门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成效甚微,绝大多数的中药产品即使进入美国,也只是在市场非常局限的华人圈里销售。他建议国内厂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在最近FDA公布了营养补充剂生产厂家cGMP标准的大环境下,把好质量关已经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要以科学研究推动中医药产品销售,这是日本推广汉方药的最为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日本在过去几十年里在科学研究中医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在西方医学刊物上有很大的数据量,这为向美国医学界推广汉方药提供了有利的舆论和科学技术支撑。

  作为FDA临床方面的资深专家,闻集普提出,中医药走出国门一定要在政府、行业协会和医药企业的协同下,先自己做好自己的“功课”,以产品质量为基本支撑点,以科学论证为引导,逐步建立中医药产品的可信度,否则,一味强调“大跃进”的方式走出国门是不可取和不现实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张国玺对此表示赞同。他说,西医是实验医学,中医是在理论指导下系统的经验医学;西药每一种化学成分的组成很清楚,中药则不然,仅人参有效成分就达近百种。中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如果中药要走出国门得到认同,就要拿出一套有说服力的过硬数据,让别人承认你才行。

  西方医学发展到今天,仍然面临不少难题。比如在美国,乙肝已经有5种药物可以治疗,但对500万丙肝患者来说,现有的治疗药物只有干扰素一种,不但副作用大,而且约50%的患者对该药不敏感。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即“替代医学”的方法,目前全美已有20多个知名大学建立了替代医学研究中心。主持中药新药“扶正化瘀胶囊(片)”美国FDA二期临床研究的国际肝病权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肝病临床中心主任哈桑尼教授是闻集普此次的合作伙伴,他说,“在这个潮流中,中药可以发挥特殊作用”。

  刘平教授介绍说,通过跨国“产学研”,哈桑尼教授接触到了我们的研发成果扶正化瘀片,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吸引了他,还有五六万例临床研究的各种详实数据,对该药通过FDA临床的前景他很有信心。闻集普说哈桑尼表示,目前,至少有5个美国大学的孵化器对与中方进行该药的临床研究合作感兴趣,“如果最终批准在美国使用,对美国的丙肝患者绝对是个好消息”。

  对如何跨越中药国际化发展瓶颈,哈桑尼认为只有一个办法:“用事实说话。”只有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才能打消西方人对中药的疑虑。”

  ▲找准空白重点突破

  中国的中药能不能走出国门?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此外还与操作模式以及选准突破口等有重要关系。上海现代中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卞化石说,对肝病的有效治疗是国际性难题,面对西药的种种不足,中药恰恰可以发挥这方面独特优势填补空白。

  扶正化瘀胶囊(片)被FDA批准在美国进入二期临床,从申报到审查批准,前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中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使用,证明其毒副作用小,疗效明显,在某些领域具有西医药没有的优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因此同样也可以更好地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谈到扶正化瘀片能经得起严格检验和挑剔,刘平教授表示,中医药研究不能排除用别人的方法研究我们自己的东西,多途径用传统的方法研究是必需的,用多学科研究是必要的。既按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又在实验中按现代医学要求做好基础研究,做到让医学界认可,不仅仅是中医认可。

  然而,对FDA所设的高门槛,近些年来国内一些中药科研和药品生产企业的先行者,都曾先后努力试图去跨越,但因众多原因还是未能成行。据悉,扶正化瘀片是我国中药开创国际化之路的第三个“闯关者”。此前FDA曾批准天津天士力集团的复方丹参滴丸和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银杏灵”分别进行二、三期临床研究,但至今都未有实质性进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主任鄢良博士认为,要做到一箭中的,跨过这道高门槛并不是没有机遇,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把人家对中医药的标准要求搞清楚、弄明白,然后有选择地瞄准对方在疾病治疗领域的空白点,做到扬长避短重点突破,西药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可能正是中药大显身手的地方。

  判定任何一种药品适用的标准也只有一个,能否说清楚药品自身存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卞化石认为,中药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其次是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法,第三是填补人类生命科学研究在临床上的空白。他对一些踌躇满志欲“闯关”FDA的中药企业提出善意的忠告:多学习世界各国药事管理等法律法规,从熟悉对象国的人文开始。

  业内专家对中药进行创新前景十分看好。闻集普告诉记者,扶正化瘀胶囊(片)在美国进行的临床工作直至药品最终被正式批准上市,确实还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现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大家都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 胡文华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