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肝硬化及其它 > 防癌知识 >

喝酒脸红者更易患肝癌

更新时间:2004-09-16 06:57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7059
手机版地址:喝酒脸红者更易患肝癌



2004-09-15 14:35:45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讯 喝酒脸红可能是基因变异,长期酗酒患肝癌危险远远高于正常人。日前,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历时4年跟踪调查,揭示了长期酗酒与患肝癌风险的内在联系,酗酒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风险最大。
  
  中国1/3人群,“解酒基因”因变异而失效
  
  该研究项目由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周建农所长组织实施,研究执行者、该所流行病室主任丁建华研究员介绍,饮酒是被公认的除了乙型肝炎、饮污染水和吃霉变食物之外的致肝癌危险因素,但危险性和内在联系一直缺少明确的认定。
  
  研究表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要通过乙醛脱氧酶2(ALDH2)来完成,人体内的乙醛脱氧酶2,其功能就是将乙醛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但当乙醛脱氧酶2正常基因发生变异之后,便会使该酶失去活性,从而导致饮酒后血中的乙醛浓度增高6倍多,长期酗酒,体内的乙醛就会蓄积,最终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癌变。
  
  研究还发现,中国人群中乙醛脱氧酶2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占1/3,约4—5亿人,绝大多数人不知自己是酶活性缺乏者。
  
  “变异基因”携带者,癌变危险是常人的3.51倍
  
  科研组最初在省内肝癌高发区调查发现,乙肝的重度流行和饮酒,确为当地肝癌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在当地30%的长久饮酒者中,为什么仅部分人最终患肝癌?
  
  为此,调查组在当地对208例肝癌新发病人以及208名非肿瘤居民,进行乙醛脱氧酶2基因型和乙肝病毒携带的流行病学研究,同时调查他们的研究状况。
  
  结果发现,在酶活性缺乏者中,每月饮酒量超过3千克,发生肝癌的危险是正常基因携带者且不饮酒者的3.51倍;随着前者一生中饮酒总量的增加,他们患肝癌的危险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同时研究还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同时是乙肝病毒和酶活性缺乏者,如果其长期大量饮酒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呈显著的相乘效应,即当其饮酒总量每年超过3千克时,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年饮酒总量少于3千克的正常人的52.17倍。
  
  专家特别提醒:喝酒脸红、恶心者要当心
  
  丁建华表示,中国有庞大的乙醛脱氧酶2基因变异型携带者群体,占总人口的1/3左右,他们与该酶的正常基因携带者相比较,在饮酒频度和饮酒量上没有差异,酶活性缺乏者存在大量饮酒的情况,同时中国也有10%的人口携带乙肝病毒,潜在发生肝癌的危险性令人担忧。目前,对于一般人群而言,还不能普遍开展乙醛脱氧酶2基因型检测,人们应当如何降低饮酒患肝癌的危险呢?
  
  丁建华告诉记者,研究已经发现,乙醛脱氧酶2基因变异型携带者饮酒后往往会出现脸红、恶心和心动过速等神经系统症状,所以饮酒后如果有上述症状者,应该提高警惕,戒酒或尽量减少酒精的摄入量,以预防肝癌的发生。
  
  同时,饮酒也会对正常人造成健康损害,如酒精性肝病和胃肠粘膜的损伤,人们应该尽量少饮或只饮低度酒,如红酒、啤酒;长期饮酒者应将自己的酒精摄入量,严格控制在少于15克/天的安全剂量之内。


(金陵晚报/顾晓兰 陶孙进)

Tags: 饮酒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