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肝硬化及其它 > 肝癌治疗 >

肝癌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更新时间:2008-02-05 09:57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8157
手机版地址:肝癌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殷正丰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基础学科向肝癌研究领域的渗透,肝癌标志物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蛋白类标志物

以甲胎蛋白(AFP)、AFP异质体和异常凝血酶原为代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肝癌蛋白类标志物一直被临床沿用并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其中AFP异质体比AFP更具特异性,有助于临床医师鉴别AFP低浓度的良恶性肝病,以判断AFP的假阴性情况。异常凝血酶原是继AFP之后的另一较特异的肝癌蛋白类标志物,其与AFP联合应用具有互补作用。日本已生产出针对其的灵敏度较高的临床检测试剂盒。

在近来报道的其他肝癌标志物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初步展示出二者作为新的肝癌蛋白类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潜能。

此外,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芯片等分析肝癌血清蛋白质组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已发现一些肝癌相关的特殊蛋白指纹以及对肝癌可能具有诊断价值的分子。除GPC3和GP73外,还有热休克蛋白27(HSP27)、肝细胞生长因子(HGF)、p16甲基化、细胞角质蛋白19(CK-1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A)、脂蛋白(a)[Lp(a)]、p53抗体等。

基因类标志物

肝癌基因类标志物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其基因诊断手段也在逐步向临床过渡。与其他肿瘤的基因诊断一样,肝癌基因类标志物目前尚存在多种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在现阶段还不能将其作为确诊或第一诊断手段来取代目前所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首先,肝癌不属于遗传性肿瘤,至今尚未找到一种肝癌特异的基因突变。其次,与肝癌相关的基因组改变常常仅局限于肝癌细胞基因组,因此只能取肝癌组织细胞进行基因检测。鉴于此,我们认为在重视肝癌基因类标志物研究的同时,更应推进肝癌蛋白类标志物的研究。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随着人们逐渐对肿瘤本质的认知及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肿瘤生物标志物大大拓宽了其临床应用范围,不仅限于表型分子,甚至已扩展到了肿瘤细胞本身。

值得重视的是,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已成为肿瘤早期诊断和纵向监测的一个有力平台。CTC可能是难以治疗的肿瘤转移的根源,虽然数量很少,但其具有替代侵袭性活组织检查来发现、鉴定和监视肿瘤的潜能。

免疫磁珠技术是目前分离CTC的主要技术,临床应用的报道已见于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2007年12月27日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应用微芯片技术分离CTC的论文,提供了一个准确鉴定和检测CTC的崭新工具。目前我们也已建立了循环肝癌细胞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血行播散是肝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在很早期就发生,因此从外周血中检出肝癌细胞无疑是其隐匿播散甚至早期肝癌的一个确凿证据。而且,循环肝癌细胞是形成或可能形成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可作为独立的转移复发预后新指标估计个体化危险,当然也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手术切除原发瘤后,循环肝癌细胞则成为直接监测药物治疗敏感性的一个理想标志物,在AFP阴性情况下尤其如此。而与血清标志物相比,循环肝癌细胞检测更加直观、敏感和特异。

Tags: 展望  甲胎蛋白  生物标志物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