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防治 > 防治指南 >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将修改

更新时间:2010-11-19 09:01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4310
手机版地址:《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将修改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Gettyimages供图)
  ●目前尚没有一种治疗能够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唯一能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因此抗病毒是乙肝治疗的基石

  ●在选择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疗效、耐药风险、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这三大关键因素

  中国是乙肝大国,据估计,我国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近亿人,全国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每年死于乙肝的患者33万人。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乙肝抗病毒治疗五年回顾与展望”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中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问世与推广已经五年,乙肝抗病毒治疗理念得到迅速普及。这部《指南》在今年将进行修改,明确慢性乙肝仍然难以根治、患者仍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的观点。

  文/记者卢文洁

  抗病毒治疗观念被推广

  五年前,我国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更多地注重慢性乙肝引起的症状改善,而对于导致慢性乙肝疾病进展的根本原因和治疗目标则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缺乏对乙肝抗病毒治疗重要性的认知。一份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05年6月公布的《中国肝炎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报告》显示,当时超过50%的非感染科和消化科的医生不能完全正确回答乙肝的传播途径,45%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诊治乙肝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仅有19%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高达73%的受调查者采用中成药及保肝降酶药物治疗。

  为规范乙肝的治疗,2005年12月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颁布,成为中国慢性乙肝防治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这部指南首次明确了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预防和阻止肝硬化、肝癌发生,从而使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并首次明确和凸显了“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介绍,目前大部分的全国三甲医院的肝病科和感染科医生都已经认识到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且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超过了一百万;此外,急性重症肝炎患者以及因慢性乙肝引发的肝癌、肝硬化人数也因抗病毒治疗的普及而明显减少,不仅减少了病人和家属的负担,也减少了国家的公共卫生支出。

  随着《指南》在专科医生中的大力普及和推广,抗病毒治疗的地位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据庄辉介绍,截至2008年,我国有40%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与《指南》发布前比较,增长了一倍多。

  抗病毒药物推陈出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翁心华教授说:“目前尚没有一种治疗能够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所以唯一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是能够维持长期抑制病毒复制,进而减少重型乙肝患者,以及由慢性乙肝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据了解,中国乙肝的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年中国第一个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拉米夫定正式应用于乙肝治疗,拉开了中国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疗的序幕。至今,中国有抗病毒治疗药物五种,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性不断得到改善。

  乙肝患者对使用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顾虑主要集中在耐药性上,耐药导致的临床治疗失效让患者对抗病毒治疗产生怀疑,阻碍了抗病毒治疗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使用。为此,抗病毒治疗药物一直在耐药性上进行“攻坚战”,到现在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的耐药性得到了很大改善。

  庄辉院士说,正因为耐药变异是抗病毒治疗的难题,所以病人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控,一旦发生耐药变异,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治疗乙肝,注重长期管理

  专家认为,慢性乙肝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这就决定了医生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疗效、耐药风险、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这三大关键因素。

  翁心华教授指出,由于现有的治疗手段还未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应首选强效、低耐药、安全性高的抗病毒药物,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重回轻松生活。

  与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慢性代谢性疾病不同的是,慢性乙肝是由病原体引发的疾病,但是与这些疾病治疗相同的是,患者都必须加强用药的依从性,遵从医嘱,不随意调整剂量或停药。庄辉认为,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自身的疾病管理能力,将是走好乙肝抗病毒治疗未来之路的另一个关键。

Tags: 疗效  安全性  耐药  防治指南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