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战胜乙肝 > 乙肝防治 > 乙肝治疗 >

肝纤维化的防治

更新时间:2001-01-11 00:00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7688
手机版地址:肝纤维化的防治

  上海中医药大学

  目前认为,肝脏慢性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累积所形成的肝纤维化经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一旦形成肝硬化便难以逆转。

  1. 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最主要有效手段。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三年随访结果表明,治疗后临床显效(血清HCV RNA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HCV RNA未转阴但肝功能恢复正常)及无效病例与其血清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P)、7S胶原含量下降成正比;显效病例的肝纤维化改善率达70%,有效及无效病例基本无变化,对照组病例的肝组织纤维化不但未见改善,且有40%的病例进一步恶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经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后显示有效的病例,肝组织纤维化亦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血色病、空-结肠吻合术引起的肝硬化以及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去除病因或手术纠正后可使肝硬化逆转;酒精性肝硬化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戒酒后,肝脏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2、抗炎症治疗。

  炎症因子及炎症过程中细胞因子生成失常是导致ECM生成增加、降解减少的主要因素。肝纤维化的抑制或减轻往往是与肝组织炎症改善是同步的。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及中药小柴胡汤均可通过抑制炎症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目的。

  3. 干扰肝内ECM代谢,抑制ECM生成、促进ECM降解。随着肝纤维化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在治疗上针对某些重要环节也提出了种种设想。如:抑制HSC活化的途径有抗氧化,阻断MAPK磷酸化(MAPK的磷酸化机制介导了HSC的活化),对抗或抗体中和活化因子PDGF、纤维化刺激因子TGFβ1的作用等;针对基质合成某些关键酶的拮抗剂;或着眼于胶原降解,企图提高胶原酶活性(于HSC内插入MMP1基因)。但结缔组织遍布全身各脏器组织,如何解决其治疗药物的脏器组织特异性以及单一阻断某些重要环节可能带来的难以预测的副作用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4.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优势与应用:近1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已受到广泛重视。如扶正化瘀319胶囊、复方861冲剂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二次肝活检的结果表明,能明显减轻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学作用是具有多成分特点的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特色。中药复方在调控细胞、间质的生态平衡及有关功能性基因方面的优势,对肝纤维化复杂的病理生物学改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原生药的稳定性、复方制剂多成分的复杂性及临床辩证论治的重复性等问题使其难以推广,尚需作细致、深入的研究。

  目前,临床上可选用人工虫草菌丝与丹参制剂(丹参片、丹参注射液)。虫草菌丝为免疫调节剂,可活化枯否氏细胞,提高间质型胶原酶含量与活性,抑制TGFβ1及其受体Ⅰ的表达。丹参为良好的抗氧化剂,抑制HSC的增殖与活化、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胶原的羟化及分泌,促进肝细胞再生等。若将此两药合用、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大黄虫虫丸可显著抑制TIMP1的生成,促进ECM的降解,但有轻度泻下通便及抗凝血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应予以注意。持续的长疗程是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条件之一,药物的副作用必须充分考虑。

摘自2001 中华肝脏病杂志

Tags: 纤维化 
责任编辑:admi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药指导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